市博物馆改造升级即将恢复开放
博物馆,一个让市民走进历史、集中感受地域历史人文的展出地。2017年,市博物馆因对基本历史陈列和相关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而闭馆暂不接待观众,经过两年的全新改造升级后,市博物馆即将恢复对外免费开放。近日记者走进焕然一新的展厅,替广大市民朋友先睹为快。
市博物馆成立于1980年,陈列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科研、保护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原有的基本陈列《本溪的记忆》以特色馆藏和本溪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共展出文物740多件。记者了解到,本次市博物馆改造工程历时两年,总投资约为400余万元。从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工程招标、工程施工、到文物布展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展品由原来的740余件增加到了840多件,新增展品有近几年新出土的文物,比如桥头金家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器、青铜剑还有一些市民捐赠的文物,同时,参观路线也相应增加了50多延长米,展厅的布局、装饰、光线都有了全新调整。另外,展馆中的图片也全部更新,开放后整个展馆将会有200多张照片,全部由工作人员重新进行拍摄,届时会给市民耳目一新的感受。
此次新的基本陈列取名为《“山魂水魄”——文物中的本溪》,陈列依旧以时间为轴线,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为远古岁月、洞里乾坤,通过雕塑、沙盘展示出石器时代的本溪;第二部分为千年时光、貊人世界,展示了本地马城子文化、大梨树沟文化,和早期的貊人遗存;第三部分主题为大山深谷、开国利都,展示的汉唐时期高句丽统治下的本溪;第四部分为文化互鉴、民族融合,讲述的是辽至清代的本溪,这一阶段民族间的不同文化相互借鉴、渗透、融合,不断形成新的共同体的过程。四大板块,贯穿了40万年来本溪的发展历史,也突出了本溪历史文化的鲜明特色。
在展示内容上还呈现出了三大亮点:
一大亮点,石器时代的文物非常具有代表性,学术价值高。近年来,我市与吉林大学合作在本溪、桓仁两县考古发现了二十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存,这些发现对研究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人类的进化与迁徙,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亮点,新增战国时期的青铜短剑等青铜墓葬精品文物展示。2015年,平山区桥头街道办事处金家村战国时期墓葬经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精品文物。特别是战国时期的青铜短剑、青铜壶极具代表性。此次重新布展后,近几年新增出土的部分文物将与公众见面。
三大亮点,对高句丽早期文物的展示更丰富。高句丽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国祚长达七百多年。本溪地区是高句丽的发祥地,此次用沙盘模型还原了五女山山城。通过对在我市出土的高句丽早期文物的展示,特别是与汉代文物的对比,将更加清晰地描绘出高句丽发展的历史脉络。
本次展厅改造升级,还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史前本溪自然环境复原、原始人生活场景还原、古代貊人生活场景重现、五女山山城沙盘展示……另外,通过幻影成像技术,4K高清+3D效果,通过55寸大屏,著名的清河城之战被精彩重现,同时展馆中还新增了智慧导览系统,40多件文物边放有二维码,通过扫一扫就可听实时讲解,入口处还有60台自助导览器进行出租,通过导览器可听取全展馆内的所有展品讲解。
靳军馆长介绍,在每个讲解员身上都背着一个发射器,讲解采取消音系统,全场馆内共有23个发射器可覆盖整个展区。靳军馆长表示,博物馆进行整体改造升级后,展区技术更先进、市民体验感加强,设备也进行了整体升级,以“观众至上”为原则,以“突出地域特点、彰显文化优势”为理念,放大本溪地区的重要历史节点,紧抓本溪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体现燕东山地人文的地域个性,着重展示了本溪悠久的历史和城市的变迁。
目前,市博物馆的装修改造工程已经进入尾声,重新改造升级的市博物馆即将恢复开放。(记者 白璐 摄影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