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文化动态>详细内容

本溪碱厂舞龙等4个项目入围第六批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25 13:37:55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第六批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经评审,我市本溪碱厂舞龙、本溪满族荷包、祁家门五行通背拳、辽东条编技艺榜上有名。

 本次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46项,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有传统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医药,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8大类别。此前,辽宁已公布5批181个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些传统文化与人民生活和感情紧密结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

 

本溪碱厂舞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吉祥的化身,舞龙是人们表达美好愿望民俗活动的组成部分。本溪碱厂舞龙始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有修龙、轧制龙,祭祀、点睛开光、龙吸水、走街、摆龙门、耍龙灯、送龙等程式。龙体长约几十米,动作造型有龙戏水、摆龙门、叠龙背、金龙盘玉柱、龙摆尾、龙翻身、龙别爪、龙套头、龙套尾、龙盘尾等,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百灾皆免的美好愿望,反映了山城人民代代相传岁岁积淀的劳动与生活的文化轨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个性化特征。

 

祁家门五行通背拳

中国传统武术的优秀拳种和流派,始于道光年间(1851--1862),河北固安县祁太昌,以《易经》文化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契合五种通背拳法的攻防变化为根据,故名祁家门五行通背拳。祁家门五行通背拳,“拳法通兵法,拳理通生理”,练功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突出放松,呼吸运使,纯任自然,老少可练,男女皆宜,突出呼吸运使、有氧运动,技击与养生内外双修。体现了理论独到,流派鲜明,特色突出,活态存在的优秀传统武术文化。

 

辽东条编技艺

桓仁建县后人口剧增,有了以条编为副业者,冬季农闲时进山林割取条编材料,编斡出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拿到集市上出售或以物易物换回家用所需。当时桓仁有水陆码头十余处,皆为槽、排往来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集市,条编制品因其经济适用受到极大欢迎。近年来,条编技艺以新颖的艺术样式和审美意识进入了民居,表现了当代人一种热爱自然、返璞归真的情结,条编产品升值,显露了颇有前景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