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whlvhgbdsj-2021-00073 发布机构: 本溪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信息名称: 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关于打造“生态立市”金字招牌,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4086号)答复 主题分类: 2021年
发布日期: 2021-05-13 成文日期: 2021-05-13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关于打造“生态立市”金字招牌,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4086号)答复

发布时间:2021-05-13 11:10:17 【字体:

关于对政协本溪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次会议第4086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邓守哲、谢大升、武秀君、孙德龙、王立刚、王金平、王鑫、孙立夫、张文秀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生态立市”金字招牌,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规划引领、项目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项目建设,规划先行。一是市自然资源局正在组织编制《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2021--2025》以规划为引领,坚持分区管理、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增设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区生态保护专题,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二是编制了《本溪市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三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组织编制本溪市国土空间规划》,目前,已经完成了基础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现有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内容;四是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三线评估优化等12方面专题研究。

同时,还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方案的编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安全要求,明确重要资源利用上限,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划定。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引入创新转型绿色发展战略及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和品质提升专题研究根据历史文化认知如钢铁文化、满族文化等历史文化情况,抓住本溪风貌的核心价值,合理取舍,有重点地针对山水格局、生态资源、特色建筑及景观、特色文化活动等重要的风貌要素进行重点保护、梳理和打造,以保存本溪的城市文化精神,突出空间特色使本溪的生态环境更加向好。

    全市重点文旅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旅游业改革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本溪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始终坚持立项审批环评手续、土地证施工许可证等制度。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使旅游资源开发与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坚守生态保护底线,逐步形成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十八大以来,生态保护发展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近年来,生态保护发展的职能部门虽然变化,但对生态保护发展的重视程度却丝毫没有变化,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及时并科学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我市生态保护红线是由市生态环境局于2018年7月完成划定,并上报省生态环境厅和国务院审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348.09平方公里,占全市行政区域面积的比例为39.79%。2019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调整完善工作由生态环境局移交自然资源局。

2019年8月开始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经过多轮调整完善上报省厅、自然资源部审查。2020年12月30日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请核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成果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有关工作的通知》(辽规委办【2020】1号),依据市政府常务会和省规划意见,自然资源局组织县区对全市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了再一次评估修改,并协同市林草局同时开展自然保护地相关调整工作。调整后,本溪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3384.75平方公里,占本溪市全域面积的40.23%,2018年相比增加0.44%。调整成果经市政府同意已于1月上旬报省自然资源厅。

在日常工作中,以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为指引注重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协同保护,将文化生态格局的凸显作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加强统筹协调作用,拓宽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视野,全域全要素保护历史遗存,构建自然与人文并重的空间格局。同时,加强底线管控与风貌管控,一刚一柔,双管齐下,在保护历史资源的同时,彰显城市特色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生态立市”相关工作,加强城市文化与风貌保护工作生态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

在坚守生态保护底线的基础上,我们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制定实施本溪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创建生态休闲型全域旅游示范市,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利用“山水林泉洞”资源,做优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秀美山水的景区景点品牌。利用冰雪资源、冬捕资源,做大冰雪经济、冬季运动,形成“辽宁冬季体育在本溪”的浓厚氛围,打造冬季旅游品牌。利用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等红色资源,建成全国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打造知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利用温泉资源,加快发展医疗、养生、养老等康养产业,打造健康养生品牌。规划建设本溪文旅创意产业园区,巩固提升剪纸、辽砚、版画、农民画等文化产业,打造关东文化品牌。

在严格遵循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对红线范围内的优质旅游资源积极申报国家公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2025年,争取创建国家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1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五星级民宿10家、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60家。

    三、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

2019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本溪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本溪市委关于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本溪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共中央、中共辽宁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部署安排,实施“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生态立市”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姜小林表示,制定出台《意见》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二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的客观需要;三是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溪是国家水源涵养重要区和重点城镇群人居保障功能区,被国家纳入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是国家森林城市,有着“中国枫叶之都”之美誉,是辽宁省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辽东山地生态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本溪最具显示度的闪亮标识和最具竞争力的宝贵财富。如何从更高的站位、用更宽的视野、以更大的格局,厚植生态优势、彰显生态魅力、凸显生态价值,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因此,市委常委会决定以全会形式审议通过《意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形成工作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辽东绿色生态屏障,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提升生态环境品质,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山城、美丽本溪。

目前,本溪的全境森林覆盖率高达76%,名列全国前茅,具备开发价值的旅游山峰近400座,拥有国家、省级森林公园6处,枫树资源面积多达26.5万亩,因而秋季到本溪赏枫观景已成为我市文旅的亮丽名片之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已经成为人民的普遍共识并一以贯之。本溪目前是全国唯一以城市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被森林覆盖的城市、是一座被温泉包围的城市、是一座被枫叶渲染的城市、也是一座用钢铁撑起共和国脊梁的城市。本溪人民一定会珍惜上天所赐的宝贵资源,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一年接着一年干,营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谱写美丽中国的本溪新篇章。

    四、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形成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大战略,重点做好文旅兴市和生态立市工作,立足“东北第一人发源地”、“高句丽民族发祥地”、“清王朝肇兴地”、“共和国钢铁兴起地”、“东北抗战红都”、“十四年抗战策源地”等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文带旅、以旅兴城、文旅兴市,强力推进本溪文旅多产业融合发展,将文旅融合大文章做深、做实、做精彩。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依托本溪水洞—汤沟国际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本溪满族风情旅游城,项目地点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城小市镇。发展思路是积极升级景区景点、更新城区功能区、提升城区景观质量及增加城市休闲功能,突出本溪县满族特色,通过“四步走”升级满族风情城。即新建一个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提升一批城市文化休闲场所、做靓一条太子河滨水休闲带、打造系列满族记忆主题街区。

通过满族记忆主题街区,实现业态主题化:注重对满族文化的挖掘运用,融入餐饮、购物、住宿等业态;文创情景化: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以雕塑、文化墙、展馆等为载体,充分展现满族文化主题,开发满族主题文创商品;活动节庆化:整合满族民俗活动,以街为舞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节庆。商业活态化:释放商业在旅游中的价值,将其转化为可观、可玩、可购的旅游产品,突出本溪满族特色风味小吃,如八碟八碗、乌拉火锅、全羊席、酱肉等特色。做好夜间休闲消费文章,积极塑造“夜嗨本溪县、水满本溪县、旅居本溪县”的形象,塑造醉美夜景县城,点亮本溪县新生活,突出“五夜”产品(夜景、夜娱、夜购、夜宴、夜宿)。同时积极引入全国知名的满族餐饮品牌入驻,打造汇聚全国满族风味的美食风情街。

规划建设本溪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程项目。以本溪县、桓仁县、平山区、南芬区4个东北抗日联军片区为中心,加强我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重点推进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次西征会议遗址保护修缮和展示工程、望天洞抗联遗址抢险加固及环境整治工程、老边沟抗联遗址展示利用工程等18项工程项目,并将这18项工程项目推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规划建设重走抗联路红色旅游线路开发建设项目。对连接本溪县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和桓仁县义勇军纪念馆之间的百公里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复建,增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功能。

总之,要充分打造好我市的满族+抗联+资源优势,把民族特色和地方经济优势充分叠加,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市的民族特色。

    五、以现有产业为基础,抓住龙头,做强金字招牌

本溪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起步较早且资源丰富,山、水、林、泉、洞等旅游资源也十分多样独特,其中满族文化、高句丽文化、遗址文化、关东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地质文化、养生文化、民俗文化等九大文化资源体系比较完整。同时,著名的东北人文祖源庙后山、东北文化名山铁刹山、中国近现代工业摇篮本溪湖工业遗产群、开创中国抗日斗争史的东北抗联红色遗址及抗联纪念馆等都是本溪独有的文旅资源。也因此说,本溪是东北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是高句丽民族的发祥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此外,本溪更拥有亚洲最大的竖井、高炉、露天铁矿和最优质的地表温泉。本溪是一座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中国全部的景系、景类和84%的景型。

本溪是一座色彩斑斓的城市,也是一座绝色天成的花园,春赏满山红杜鹃,夏游幽谷避暑川,秋观枫叶红似火,冬戏冰雪沐温泉。我们千方百计打好水洞、枫叶、温泉、冰雪、长城、红色旅游、文化等七张牌,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业发展内涵。“十三五”期间,本溪市产业稳步发展本溪县、桓仁县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培育了同江峪、甬子峪、韩家村特色民宿等消费热点。小市一庄、大冰沟、本溪大峡谷、虎谷峡漫谷度假小镇、枫林谷房车自驾营地、康溪温泉、枫香谷温泉酒店等一批精品景区、项目建成运营,天著温泉、熙康云舍、云山滑雪场二期、芳华龙宝康养小镇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关山湖等重点景区完成改造升级,有规模的赏枫游景区、温泉度假区、滑雪场已经增至23个。圆满完成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全市共建成旅游厕所108处。2016-2019年,每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均保持10%以上增长。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绿色文旅项目签约落地

我市的文旅资源虽然丰富,但建设资金不足显然制约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我们全力推动文旅项目招商,精心制作本溪旅游招商项目手册,并将我市重点文旅招商项目纳入到《辽宁省文化产业招商手册》,随省文旅厅多次到外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为了抓好全员招商绩效考核工作,2020年还印发了市文旅局《关于做好全员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并时时跟踪争取省以上资金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情况。

近几年,小市一庄、大冰沟、本溪大峡谷、虎谷峡漫谷度假小镇、枫林谷房车自驾营地、康溪温泉、枫香谷温泉酒店等一批精品景区、项目纷纷建成运营,天著温泉、熙康云舍、云山滑雪场二期、芳华龙宝康养小镇等重点项目正在持续建设中。这些项目都是以社会投资为,招商引资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始终以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引领绿色招商,以绿色招商促进绿色发展,坚决杜绝那种“捡到篮里都是菜”的做法,坚持招商选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保护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放在首位,坚持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并重,不仅考虑投资的经济效益,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长远发展,算经济账的同时算好环境账。同时,在城乡建设、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等领域全方位融入旅游元素,切实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2021年,市商务局全面开展绿色招商活动,重点围绕我市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旅游特色,引进一批文旅、节能环保、绿色矿山等项目,推进青云里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小镇项目、行天健健康产业建设项目、贵澳田园综合体项目、关山湖森林公园、拙园温泉民宿、田园牧歌农业综合体项目、桓仁山水生态观光园、净水剂生产等项目签约落地让本溪的生态美起来,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

    七、保护和恢复好明长城遗址,确保历史文化遗产不受损坏

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线性文化遗产,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1、本溪市明长城遗址的基本情况:我市的长城遗址是明代长城,除桓仁县外,其他区均有长城遗址,以石墙、山险墙为主,现存长城城墙遗址长度约为46公里,共计239处。其中有26处城墙遗址,203处烽火台(敌台)遗址,3处铺舍,4处城址,2处城堡遗址,1个品字窖

    2、下步工作安排:一是编制长城保护规划,待辽宁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公布后结合我市明长城保护工作实际情况,制定长城保护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长城保护工作。二是发挥社会文保力量,积极调动文保志愿者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活动,广泛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有效弥补专业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三是加强长城保护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广播、街头宣传、展览展示、刷写标语、散发材料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文化下乡”、“文进社区”等活动,深入长城沿线的乡镇、集市和村屯,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城乡群众保护文物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长城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落实长城保护“五纳入”工作,市、县(区)要将长城保护工作全面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管理体制改革,确保我市境内的长城得到有效保护。

八、以举办“本溪枫叶节”活动等为契机,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周边产业结构升级

本溪被誉为中国枫叶之都。本溪枫叶节自199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6届,已经成为我市以节会友、以节促旅、以节惠民的重要品牌活动,成为本溪一张火红的名片、成为本溪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

本溪国际枫叶节作为辽宁省重要旅游节庆品牌,近几年,大胆探索、创新办节模式,采取“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突出文化、旅游、体育融合的特色,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节庆跨界整合,从而实现旅游业与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了“中国枫叶之都”的品牌内涵与价值。每到深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枫叶红了山,红了水,红了天,与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相比,规模更大、数量更多,是东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植物季节性景观。“赏枫”是本溪秋季旅游特色主打产品,但在寻城、觅文、康养、美食、购物等方面,也极具特色。

2020年举办的第16届枫叶节以“枫红赏秋、拥抱自然、畅游辽宁”和“金秋枫红、炫动本溪”为主题,推出10余项主题活动,发布了金秋赏枫、温泉康养、阖家亲子、红色文化等10条精品线路,展示了全市上下实施“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生态立市”战略取得的成就,让国内外游客和朋友们切身感受到了“生态山城,美丽本溪”的崭新形象。

可以说,通过举办枫叶节,囊括了全市所有重点景区和重点行业,本溪也凭借优越的资源和优质的服务向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慕名来溪观赏枫叶的游客塑造了特色鲜明的中国枫叶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既巩固了优质客源市场,又深度开发了新的客源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全市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为“五一”假期和“十一黄金周”期间最大限度地接待游客提供了有效保证。

下一步,我们将从城市形象的总体定位、旅游品牌定位、旅游市场定位、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旅游环线的布局、旅游产品体系开发等方面进一步理清思路。建设本溪全域旅游环线,规划本溪市一线穿珠全域旅游环线项目。

目前,本溪的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山山水水各个角落,为了让游客顺畅地游在本溪,留在本溪,计划打通国道、省道、县道,利用城乡交通干线、支线,尤其是隐匿在山间的战备道,打造一条将全域景区、景点、民宿、度假区串联起来的“一线串珠”式的本溪旅游环线,打通环线与景区的“最后一公里”。以铁路环线、高速公路环线引入客源,以绿道慢行系统丰富游客体验,全力推进立体式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实现快进慢游。计划总投资9亿元,2023年开工。目前正在积极向上争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各项政策扶持

 

 

                             本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1年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