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whlvhgbdsj-2024-00036 | 发布机构: | 本溪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
信息名称: |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关于多措并举推动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 (第3023号)答复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发布日期: | 2024-06-28 | 成文日期: | 2024-06-28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关于多措并举推动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 (第3023号)答复
民进本溪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推动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本溪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体系完整。目前,我市共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项;登记在册的可移动少数民族文物43件,不可移动少数民族文物20处。位于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的五女山,作为高句丽民族和满族文明发祥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民俗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小市满族村寨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我市依托卓越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历史遗址遗迹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进行有效整合,一体规划,融合发展,进一步突出了我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拓展了旅游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优化了旅游产品供给,丰富了我市旅游业的文化属性,为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突出的支撑作用。
一、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优秀民俗民族文化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非遗保护工程,桓仁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是我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所在地。桓仁满族自治县是朝鲜族、满族聚居区,目前,桓仁县有国家级非遗名录2个;省级非遗名录5个,市级非遗名录13个,县级非遗名录84项。本溪满族自治县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非遗名录7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同时,按照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辽宁省文物局的要求,我市开展了《少数民族文物图谱·本溪卷》的编制工作,共登记可移动少数民族文物43件,不可移动少数民族文物20处,完成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梳理和普查工作,为下一步保护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整合资源,持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水平
本溪小市一庄文旅集团作为我省唯一的旅游服务中心成功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桓仁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桓仁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本溪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两县共建设乡镇文化站2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67个、村文化广场164个,覆盖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全面建立。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图书馆、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文化馆、本溪满族自治县田师傅镇文化站、本溪满族自治县田师傅镇大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荣获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经我局积极推荐,桓仁满族自治县荣获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镇荣获2021—2023年度“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优势,全力推进文旅项目谋划实施
以地域特色、民俗文化为亮点,我市持续推进文旅产业项目包装策划和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对重点少数民族文旅资源进行调研,全市共谋划辽宁本溪满族美食故里建设项目、甬子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等有发展前景、资源禀赋较好、投资规模较大、引领性和盈利性较强的少数民族地区重点文旅产业项目22个,并将这些项目纳入本溪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及参与展会、推介会等形式面向社会招商引资,推进项目落地。
四、全面实施景区提质升级,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
我市积极组织两个满族自治县依托生态、文化资源,全面开展A级景区提质升级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已拥有国家A级景区51家,其中4A级景区以上13家。这13家中,本溪满族自治县和桓仁满族自治县分别拥有7家和4家。在2022年《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中,本溪、桓仁两县先后获评“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和“全国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此外,我市在深入挖掘全市非遗资源的基础上,对本地区的非遗资源进行了重新梳理,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和旅游资源,2023年推出了3条非遗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并在市文旅局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让游客们在观光本溪山川美景的同时,观看非遗表演,品尝本溪特色美食,领略非遗文创产品,全方位体验独具特色的非遗民俗文化。
五、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全国知名的少数民族美食文旅品牌
本溪满族美食历史发展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满族菜品品类全面、风味独特,本溪羊汤、满族火锅、八碟八碗等菜品早已成为广受游客青睐的美食产品。近两年,为了将民俗特色饮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我市特色美食品牌,我市积极组织参与“美食地标城市”评选活动。2023年,通过中国烹饪协会专家评估组实地调研评估,本溪市成功获评全国首个以少数民族为主题的“美食地标城市”品牌。同时小市一庄、花溪沐温泉酒店、桓仁江南水镇三家餐饮企业入选中餐特色美食企业名录。
六、创作特色少数民族文艺作品,推进少数民族文化“进景区”
近年来,我市文旅工作者先后以朝鲜族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乞粒舞”、满族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本溪社火”和具有悠久历史的满族萨满文化为素材,改编创作了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普天同乐》《本溪社火》《满韵鼓声》,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进一步挖掘与创新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同时将特色舞蹈、非遗项目引入景区,组织部分演艺团队、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进入本溪水洞、青云山、小市一庄等景区进行展演、展示和宣传,让游客近距离观赏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和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为旅游产业注入文化内涵,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求,助力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充分发挥本溪少数民族资源特色,打造本溪特色旅游品牌。加强非遗融合,大力探索非遗应用模式创新。通过开展非遗项目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以互动体验的方式将非遗的独特魅力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之中。加强传统木版年画、松花石砚、本溪满族剪纸等非遗项目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创旅游商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围绕满族肇兴地、革命老区等特色地域文化选题创作,大力推进音舞情境史诗《民族魂》旅游演艺项目落地实施,开展《林海雪原》等沉浸式文艺新体验,让本溪红色革命文化,满族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发展中绽放魅力、焕发生机。此外,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举办民族体育、冰雪赛事等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是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推介,提升少数民族特色文旅产业品牌形象。深化与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合作,借助平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推介本溪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继续发挥微信公众号、抖音、第一媒体、小红书、网易等自媒体作用,提高本溪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品牌的认知度和知名度。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和品牌节庆活动,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强化满族文化、抗联文化等重点旅游项目的整体策划包装,加大包装宣传力度,提升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文旅产业品牌影响力。
本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3月7日